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术之旅永无止境——访20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吴晨骏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3-04-04    作者:

40B2F

吴晨骏,文华学院 2013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博士,Tohoku University 博士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篇。
      2009年,带着对大学的向往,吴晨骏走进了文华学院。从进人学校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定下了继续深造--考研的决心。大一上学期的课程虽然不是很多,但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微积分已经开设,他深知这门课程是以后所有理工科课程的基础,因此他决心花大力气把它学好。课前进行适当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进行复习和总结是他每天的常态。身为理科生,但他深知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的重要性,因此,他常常与班里的同学们进行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背单词背句型。大二陆陆续续开始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有的是考研的专业课,有的是专业内十分重要的课程。为了学好这些课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吴晨骏使用多本教材,当在某本书上发现不懂的问题时就换一本相似的书看看,从中得到启发。这也是他学习的老方法。同时,他也积极与班上的同学展开讨论并抓住一切机会请教老师。
      从大三开始,学校开设了多门专业课。这些课程往往将之前的多个基础学科进行统合,与实践应用更加相关。因此,当遇到瓶颈的时候,吴晨骏不仅仅寻找该学科的书籍,还会查阅以往基础学科的书籍和笔记。而以proE、UG等为代表的机械设计软件和以ansys、comsol等为代表的多物理场有限元软件,它们对于学习、工作和科研是十分必要的。与实验或原型测试相比,用软件建模仿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快、更有效、更精确地优化产品和过程。于是吴晨骏认真学习这些软件,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并勤加练习。针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悬臂梁的变形。
      他在这些软件当中自己搭建模型,修改模型尺寸和材料参数,得出计算结果,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解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加深认识齿轮的疲劳磨损等问题,也可以将仿真所得的结论与根据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得到的理论解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和不同。大三、大四,吴晨骏进入了考研的备考阶段,进行系统而且较为完备的复习。他心里非常清楚考研又是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万万不能马虎大意,必须真抓实干,认真准备。在准备过程中,他在适量参加考研辅导班的基础上,常常观看一些考研的相关视频,自己总结学习方法。他发现自己一味埋头刷题、埋头复习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干是他转去观看相关的考研 备考视频,其中有老师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有代表性的习题。他将视频的内容浓缩,取长补短,为自己的备考锦上添花。
       进人了华中科技大学就读硕士之后,吴晨骏进人了全新的学习阶段。他尽可能地多看有关文章,多向师兄师姐请教,对于相关仪器,尽可能地多操作,帮师兄师姐制备样品,做测试,尽快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技巧。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想法之后,他积极向导师和院系的其他老师请教,尽快开展自己的科研,尽早地写出文章,做出自己的研究作品。
       在浙江大学读博阶段,导师要求具备独立展开课题的研究能力。因此,在与导师确定大方向之后,吴晨骏更多地阅读了有关文献,也常常跨学科,和别的院系的同学交流,从中收获很多有益的思想和建议。同时,浙大常常邀请一些世界级著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他尽量多去聆听,从大师们的演讲中收获许多有益的东西。
       如今,在日本TohokuUniversity做博士后的吴晨骏的学术研究之路仍在继续,但他知道正是有文华学院那个孜孜不倦的自己,才为今后的科研事业打下了稳固的根基。他说,他非常感谢文华学院能够给予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一个能够展现个性的舞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让同学们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高!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宣传策划处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文华官方微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