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杨柳春烟说非遗,文华学院将省一流课程带向花海烂漫处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4-04-01    作者:

杨柳春烟说非遗,文华学院将省一流课程带向花海烂漫处


大学生们喜欢的非遗课程怎么上效果更好?文华学院将省一流本科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化传承》搬到花间田野体验,吸引了华科大、武大、体院、湖大等高校70多位师生参与。

油菜花海里的非遗体验课堂

3月30日,在马鞍山森林公园太渔桥油菜花海里的非遗体验课堂,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进行古琴、琴歌、吟诵、书法、围棋、品茗、民歌、民间舞蹈、投壶、鱼龙、舞龙、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十几项非遗项目的体验课精彩展示,并与游客亲密互动,践行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花间田野体验非遗

放眼望去,远处一群穿着汉服、舞服、武术服的少男少女们,背着古琴、茶具、笔墨纸砚,举着小巧的鱼龙、霸气的长金龙,有说有笑,缓缓走过太渔桥,走过长长的廊桥,到达百亩油菜花海。

汉服和古典妆容完美搭配

在花间小道旁边,有几位少女正在给同伴做妆容,一描一画,一拢一簪,游刃有余,呈现出金色的花丛、汉服和古典妆容完美搭配的画面。

墨香悠悠

在不远处的茅屋下,几位身着古代书生装的同学们,在桌上铺着笔墨纸砚,一笔一划,控笔运腕,学习中国书法。旁边的绳子上,晾着多幅已经写好的书法作品,有小篆、行书、楷书等,引来游客们观赏和赞叹。

问礼课

在花海高处的草堂里,老师正在上古代问礼课。一声“起”“兴”,学生拜见非遗代表性项目东腔调吟诵传承人陈思中老先生后,便开始了非遗体验吟诵和弦歌。陈老先生身着汉服,讲解诗经《麟之趾》,并用东腔调吟诵:“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古朴的吟诵声、抑扬顿挫的东腔调,仿佛穿越了时光。

不由得生出思古之幽情

春和景明中,茶文化研究员陈永倩正在为大家泡茶。有湖北赤壁青砖茶、赤壁明前春茶、云南古树生普等,各种茶供同学们品鉴。茶香悠远醇厚,琴声宛转悠扬,让人不由得生出思古之幽情。

舞龙队表演

花田旁舞龙队的十一位少年正在王亚伟老师的指导下扎制龙头,龙头威风凛凛。不一会儿,一条金黄色的长龙在花丛中蜿蜒、游走,它沿着花海,一会追逐着小鱼龙,一会追逐着龙珠,引得观者啧啧称奇。

亦静亦动

不远处,有人在书写琴谱,有人在研究围棋,有人在画画。再远处,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少年们,身着统一、大气的武术服,正在演练太极拳以及健身气功八段锦、大舞。在东湖花间田野之中,亦静亦动,松紧有度,和谐天成。几个追着风筝、追蝴蝶小孩,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花田埂上奔跑,真是“忙趁东风放纸鸢”呀!

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花海中,邓思思老师唱起了《上春山》,一群穿着舞服的少女们翩翩起舞,连游龙也随之起舞。大家都被这歌声、舞蹈带动了,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毛笔、棋子、茶杯,跟着一起唱起来、跳起来。

将省一流课程带向花海烂漫处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华学院)、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古琴吟诵专委会(筹),有来自文华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大学等多所学校的70多位师生参与。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华学院)副主任肖金云博士、谭润芳副教授表示,本次活动既是文华学院省一流本科课程的非遗课堂第三年在田野实践的呈现,也是高校联谊、互动,共同推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的见证。

“国家把非遗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我们年轻、有活力,对非遗感兴趣,学得也快,愿意肩负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同学们动情地说道。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肖金云 戴颖 图片由方蔚 陈思中拍摄)


联系我们

  • 投稿地址:文华学院宣传策划处  027-87599739
  • 投稿邮箱:454440506@qq.com  
  • 投稿须知:1、提交的新闻稿由部门负责人审核,对稿件真实性、客观性负责。
  • 投稿须知:2、摄影和艺术设计类配图稿件,若需图片处理请联系引航团队。
  • 投稿须知:3、首页轮播图要求图片像素1380*460以上,并保证图片质量。
  • 投稿须知:4、新闻网对来稿有修改权,公平对待每一篇投稿,以质论稿。
文华官方微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