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学子三下乡:“银辉”有为,治理有力

来源:校团委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3-08-18    作者:周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相关工作部署,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文华学院“科艺大篷车”校团委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黄冈市浠水县开展了寻访红色之旅调研,依托当地红色资源,重走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践队员来到浠水县竹瓦镇朱店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对实践工作十分支持。

   党总支书记汪军同志同实践队员们讲到,竹瓦镇朱店村是原朱店村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865户,总人口2872人,曾经的朱店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信访矛盾问题突出。为解决村里的放学难、卫生难、防疫难、交通难、绿化难一系列痛点问题。通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成立了五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从解决学生放学难的问题到解决社区脏、乱、差的问题等。通过五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引领群众,共同解决群众的“五难”问题。

  为了全面挖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军人等“五老”的资源和优势,竹瓦镇朱店村党总支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党建+”模式有效发挥“五老”余热,同本村的老党员以及群众沟通交流后,决定成立“银辉党支部”,推动村级建设稳定发展。

  张春芳曾是朱店村党总支书记,退休多年后,他再次回到了村委会上班,成为了朱店村“银辉”党支部书记。“帮助村里出谋划策,共同把村里搞好是我们大家的愿望,也是我的荣幸。”张春芳说到。

  如今的朱店村放眼望去,沿路都是整齐的路灯和垃圾箱,村部的文化广场有阅览室和棋牌室,村里还配备了各类健身设施、百姓大舞台、篮球场等等。

  朱店村如今发展较好的情况,谁能想象到2015年的朱店村还属于全国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多达104户,村集体收入仅有2万7千元。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问题;朱店村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早日脱贫,实现精准扶贫,落实两步走、三扶持;从住房、医疗、教育再到饮水安全;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朱店村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本地产业,成立农业合作社、粉丝厂、石材厂、创办建材企业等,在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带动农民种植水稻谷,提升整体机械化种植水平,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余元;引进多家农业公司和多家市场主体落户朱店村,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本地特色,致力于打造成竹瓦镇产业园区。

  在谈到共同缔造的“朱店样板”时,张春芳谈到“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启动以来,朱店村在各个方面都是走在前列的,走在朱店村的街道上,会感觉到整个氛围不一样,红墙白瓦、村庄林田、绿树成荫、精致整洁。”

  在进行房前屋后卫生改造时,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摸清村湾群众的改造意愿和意见,同时成立了投工投劳的“缔造建设组”,将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重新改造,进行美化绿化。这正是因为我们党员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把群众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我已经是退休的人了,但是我只坚持一点,只要能继续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村子里再做点事情,就足够了。”

  朱店村党总支深入践行“五共”理念,着力发挥党员“五老”党性强、作风好、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银辉”支部党建模式。

  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通过对“共同缔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打造共同缔造的“朱店样本”,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景象。如今的朱店村,旧貌换新颜。



常用链接

文华官方微信
官方APP
================================================== -->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