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安全教育、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防线、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文华学院于3月22日上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开展第二十七期团校培训第三讲“深刻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重大意义,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本次活动由校党委宣传副部长姚德超担任第三讲的主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不仅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需要,更是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首先,姚德超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在第一个部分大学生与网络的深度交流的讲述中,他提到:“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当下,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与娱乐的主阵地。这片虚拟世界既为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与广阔视野,也在暗处潜藏着意识形态的暗礁险滩。”
为深刻理解网络信息安全意义,姚德超在第二部分没有硝烟的战场中讲解到:“网络意识形态是维护政治安全,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是凝聚思想共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协力奋斗的必然要求。”
其次,在第三部分大学生思想特点与价值观形成中讲述了大学生面临的四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多元文化冲击、繁杂信息诱导、极端思想渗透以及漏洞隐患。网络空间并非净土,为此,要更加注重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才能确保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健康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姚德超在第四部分讲述了学校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凝聚网络安全合力;规范新媒体管理,强化意识形态管控。还需筑牢思想防线,不断创新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高校网络天空“晴朗无霾”。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网络监管,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教育时效,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引导青年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网络世界中披荆斩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