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大学课程,你“慕”了吗?

来源:校团委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1-04-18    作者:李慧 谢森

众所周知,我国的课程结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结构。学校必须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国家课程,而地方课程则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管理实施,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管理实施。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从校本课程的层面看,这些年来,不少大学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校本课程。如种地,口哨,厨艺等,给大学课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当然,也有不少网友用“奇葩”和“另类”等词语来调侃这样的课程。

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开设各种特色课程的背后,实则是时代的进步在推动教育的发展。这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


中山大学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这门选修课以哈利.波特这个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为模本,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研究医学、生物学,吸引了一大波“哈粉”。


广州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生死课”。这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写遗书,由教师指导,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说到比较受到广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还是要数2016年天津大学推出的“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第一次开放选课系统选课人数就达到了八百多人。共计32个学时,2学分。此后,便吸引了其他高校纷纷推出此类课程。

还有西北大学开设的选修课“攀树课”,即民间所称“爬树课”。这门选修课是面向该校研究生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户外运动”课程的一种。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攀树与平地不同的视觉感受,观察多样的生态系统,促进“树冠层研究”的发展,让学生获得户外求生技能。由于爬树过程中,身体时常发生不协调的姿势而被大量网友戏称“大型人类返祖现场”。


       


与上述大学开设的“另类”选修课相比,被媒体报道的“种田”必修课可能最接地气: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上课铃一响,就集体“种田”。原来,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将农场搬到了校园里,将“种田”设置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要求学生亲自下田种地挣学分。

当然,我们学校也开设了很多新颖的选修课,例如“大学生恋爱兵法”,“诗歌|戏剧鉴赏”等,不知道文华的小伙伴们你们学到了吗?

20级市场一班的周娟同学在接受关于对大学开设新课程的感受的采访中表示:这些特色课程能让学生们能够用更宽,更广阔的眼光去审视和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高效特色课程的发展是大为可观的。


 

当然,不少高校的特色课程还只是刚迈出教学创新的一步。如何让特色课程“长青”,在一届届学生中形成正向评价,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未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新颖多元的特色课程。总之,未来可期鸭!

你们对这些特色课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常用链接

文华官方微信
官方APP
================================================== -->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