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昂谈立志 集思广益为教育

来源: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2-05-17    作者:

 

    院团宣讯(记者 戴园  彭思扬)5月16日下午三点,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408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立志教育座谈会,院长刘献君、院党委书记于清双、学工处处长赵荣昌和六大学部的18位代表围坐一席交流对立志教育的看法,共同探讨学院的立志教育发展方案。

    首先刘献君院长发言,他说,今天的座谈会定位为研讨会,研讨会就是向大家请教、学习的会议。立志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宣示学生要有远大志向,志存高远;二是个性化教育里面,要做到“三个结合”----共性与特性结合、社会贡献与个人发展结合、道德与科学的结合;立志要办好“三个中心”:应然、实然、必然。我们所学的是“应然”,但不应只停留在“应然”。现在的状况是“实然”,根据学生的总体状况,好的典型使学生生活和学习发生变化,不好的典型则会使学生终日浑浑噩噩,最后失败。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推进“应然”“实然”走向“必然”。

    学工处处长赵荣昌提到各学部通过班团会、课堂教育、讨论、辩论、学习等方式开展立志活动,为我们着手研究计划立志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交流经验和不足,使立志教育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刘献君院长进一步强调,这不是工作汇报,而是研讨会,我们可以谈具体的人和事,辅导员根据教学经历、典型事例、自己的体验,探索工作期间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变化,这些都可以畅所欲言。

    经管学院的辅导员方明霞第一个发言,她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到一个学生成绩很好,却没有选择考研,他大一时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是在找工作之前,参加了面试培训班,把精力放在做好简历、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上,加强就业竞争力,他成功参加公务员复试,这说明学生只要清楚自己要什么,并能坚持下去,就会很成功。而另一学生的坚持却值得我们反思,该同学考研过国家线,非武大不读,不接受调剂,选择复读,这似乎是效仿“文华立志哥”的积极向上的例子,但这种模式是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却很难说。她认为立志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接着,人文学部的程炼老师从立什么样的志、引导个人立志与团队立志、身教重于言教、和及时肯定提供平台四个方面谈对立志的看法。他提出立志的标准应该是“人尽其才,自我实现”,并举例说明各行业领域不同的志向,这一观点也得到在场很多老师的赞同。机电学部的彭菊玲老师、金刚老师以及城建学部的刘康婷老师都主张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类别,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的立志教育。其中刘康婷老师还从时间上将立志目标进行分段,提出“每天进步一丁点,每周进步一点点,每月进步一小步,每年进步一大半”的循序渐进的立志过程。

    在各位代表谈了自己的看法后,于清双书记说:“这个座谈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辅导员们的不断实践研究,我们的教育学习能有更大的进步。刘院长在这方面也是我们的楷模,应该好好学习。”他说,教育学生立志对于我们文华学院来说尤其重要,是一个永恒的工作和课题。我们要用爱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营造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好氛围,“以人为本”在学院更多地体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希望大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刻做有心的人,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刘院长接着表示,这次会议提到的问题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这是共同探索创造的结果。立志是个性化教育的生命,个性是有差别的,立志也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一定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立志可以采用认识自我、树立榜样、选择志向、阶段规划、坚持不懈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赵处长总结说:“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立志教育体现在:一是如何帮助学生立志,定好规划目标,分析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贯彻开展立志活动和计划。二是从不同的层次确定立志的目标。三是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立志成才,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适应能力等。这次会议能够很好地开展也是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和研究,作为教师能在立志问题上要有正确认识。”

    这次座谈会历时两个多小时,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各位领导老师也敞开心扉,表明自己对立志问题的一些想法,很好地解开困惑,鼓励创新,促进我院立志教育的发展。

(文字编辑 赵

常用链接

文华官方微信
官方APP
================================================== -->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