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文华学院官网

【编者按】文华学院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创建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初步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关键、五个注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了较好成效。2013年3月,文华学院《独立学院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科研课题,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QQ图片20180327163859.png



一、研究背景

2005年,学院召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暑期工作研讨会,对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措施之一是组织一个研究小组,从“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出发,针对160多名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根本不想学习”的学生进行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来源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选择有极大的差别,社会需求也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如何实现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与学生个体选择发展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如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文华学院的本科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学术型”。相对学习基础较好,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考上研究生的明确目标。占学生数的25%左右。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置提高课程模块、提供辅修专业课程计划,帮助他们成长、提高。

能力型”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有较强动手与实践能力,就业、创业意识强烈。占学生数的70%左右。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课程,设置应用模块和技能课程模块,强化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潜力型”成绩不理想,缺乏明确的目标,但是具有尚未被发现的其他天赋。占学生数的5%左右。对这类学生重点是让他们“有兴趣地学”,发掘兴趣点,让他们的强项闪光,通过设置个性化课表、实行课程置换等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从学生的“类特色”入手,探索实践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在本科学生中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关键、五个注重“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一个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发展。

刘献君院长系统开展并指导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以学生为中心”》 、《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关于潜能的几个问题》等代表性论文10余篇。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 “立足‘生本’教育,基于和谐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体现渗透式教育” 的个性化教育基本思路。

三个关键

发掘学生“潜能”,即以学生个体优势潜能的发掘为起点;

进行“立志”教育,即以学生自我立志为内生动力;

创设“发展空间”,即以扩展学生发展空间为支点。

1.以学生个体优势潜能的发掘为起点

2009年起,学院在本科生中设置潜能导师。

2009年,聘潜能导师177名;

2011年,聘潜能导师370名,表彰潜能导师30名;

2012年,聘潜能导师424名,表彰潜能导师68名。

2013年,聘潜能导师412名,表彰潜能导师67名。

潜能导师由学校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部分行政人员以及聘请校外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担任。潜能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以学生自我立志为内生动力

立志”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及发展需求选择的不同,指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选择志向、阶段规划、坚持不懈。

  “立志”教育将学生的社会贡献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既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也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近年来,学院及各学部围绕立志教育开展了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先后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董明、刘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等为学生做报告。

3.以扩展学生发展空间为支点

在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和多样化。学生个性发展要有条件,要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实验等,为此学院强调“五个注重”,突出“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五个注重

1、注重培育学科专业特色

学校为主动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设置了机械、电力、能源等工学专业;面对国家城镇化发展趋势,设置了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为适应武汉中国光谷光电子科技产业发展,设置了光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为适应武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综合试点城市的发展需要,增设了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各学科专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的需求,找准专业方向,努力形成专业特色。

2、注重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选择专业和学习课程;

实行具有弹性、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方案,将专业课程分为基本要求课程和选择课程两大模块:

——为“学术型”学生设置提高课程,提供辅修第二专业课程计划和适应个性发展的课程计划;

——为“能力型”学生设置技能课程,选择以实验室为依托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实习等课程;

——针对“潜力型”学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实施个性化课表;

——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个性化教育课程及系列选修课,如《批判性思维》、《社会调查方法》、《名著选读》等,供学生自由选择。

3、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开放实验室,设立学生工作室(其中以有特别专长的学生命名的有“张帆创新工作室”、“李宇迪工作室”和“郭冠楠工作室”)、组织各类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验实习等,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4、注重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注重主体性、创造性,将学生兴趣、爱好和擅长结合,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提出课程教学共性的基本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5、注重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和实施个性化课表

针对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单独的培养计划,并给每名学生单独制订个人课表。

三、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取得较好成效

1、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08至2012年,文华学院学生在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奖励1320项。在2013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与技能竞赛,获省市级以上545项,其中全国性153项。

2、近几年我院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

2009年至2013年,文华学院考研录取率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13.4%、15.6%、16.4%、17.59%、15.73%,一直保持高位。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211”“985”重点大学的人数占录取人数近一半。

3、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0%以上。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初次就业率高于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其中,2011年学校初次就业率高于全国和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与学校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4个百分点。

4、2012、2013年,文华学院毕业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在湖北省独立学院中获奖总数位居第一。

5、学校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同时吸引了顾明远、潘懋元、周远清、叶澜、王英杰等17位著名教育家到学校调研和指导,受到国内教育界名家、学者的肯定。

社会媒体聚焦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选登

(2011-2013年)

文华学院探索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媒体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楚天京报》、荆楚网等社会媒体先后多次对学校个性化教育给予关注报道。以下摘录2011-2013年媒体部分关注报道,供参考。


【光明日报】追求:让学生可以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

大学面对生源多样性和个体选择差异性日趋明显的现象,如何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文华学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追求。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是教育部批准举办的独立学院,至今已创办十年,达到了“万人大学,千亩校园”规模,在校学生1.4万多人,设置专业46个。在建立之初即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有机结合,经过个性化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构建了个性化教育体系,即以学生为中心,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方面,以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掘为起点、以学生立志为内生动力、以扩展学生发展空间为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掘为起点

每个人都有天赋,我的任务就是帮你把天赋挖掘出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潜能导师”刘献君教授收下6名“弟子”,拉开了该校“潜能教育”的帷幕……

2013年湖北版中学教材《初中思品》(新课标·R,七年级上)引入文华学院的潜能导师及潜能教育,进行案例教学。

偶然的事件引导出个性化教育的思路

事情还得从文华学院的一次院长办公会议说起。

2005年6月,躁热的一天,学校院长办公会。2003、2004级2个年级共有160名学生因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面临留级甚至退学,得知消息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揪心地关注着,在讨论对这部分学生的处理意见时,会议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会上决定,组织一个研究小组,从“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出发,针对这160名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研究,逐个帮助他们寻找改进学习的对策和措施。后来,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按时完成了学业,其中20名学生获得了学习进步奖,3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由此,有多年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刘献君院长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并着手探索和推进个性化教育。

院领导们几经讨论,一致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学校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个性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学校决定:实行个性化教育从“潜能导师”制入手,成为一个创新的重要举措。学校从2009年开始设置潜能导师,目前,三批共设了潜能导师971名。

潜能导师”帮助学生解除迷茫,追求梦想

郭曼同学是首先受益者,他是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刚入学时,在憧憬后遇上了迷茫。刚好学校推行“潜能导师”制,刘晶老师成为他的潜能导师。刘晶老师在课后经常与郭曼谈心,并带领郭曼走访媒体、参观艺术展览会等等,在接触中发现郭曼对文学研究和新闻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据此专门为之制订了培养目标,帮助郭曼逐步实现了“学术梦”与“新闻梦”。

郭曼不仅公开发表4篇学术论文,在报社实践时发表了150余篇新闻稿,还以411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圆梦后的郭曼常说:“正是潜能导师给我指引了方向,才使我能更高地飞翔”。

以学生“立志”为学习的内生动力

一位学生说:大学一年级是我们迷茫最多的期间。没有高考的明确目标,……不知该往哪走,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

国家级教学名师、副院长严国萍教授认为,大学教育要从新生立志做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必须有目标、动力,否则难以持久,难以取得效果。

围绕立志教育工作,学校于2012年起确立了“读书·立志·报效祖国”的教育主题,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帮助学生自己立志。学校陆续举办了“百本好书推荐”、“读书立志征文”、“千人晨读《少年中国说》”等系列活动,学部党政领导、专职教师和辅导员都广泛参与,传承传统文化,诵读《论语》等经典著作,帮助学生立志。

立志当大学生“村官”,为农民致富建功立业

2008年7月31日,毕业于文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邹雪,本应该去银行工作,他却选择了当“村官”的道路。邹雪作为湖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到湖北省监利县担任村主任助理,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职务,协助村两委工作。

邹雪在校学习期间,有过许多理想,但最后,他选择了立志报效国家,使农村致富的理想。邹雪注册成立了监利县富康水稻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合作社开始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和效益。

文华学院现有一批大学生“村官”和支教人员工作在农村一线,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常用链接

文华官方微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