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三育人标兵丁秋芸老师:教学相长,热爱与信任的双向奔赴

发表时间:2023-11-20点击:

从教数十载,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己,始终不忘从教初心,立教学之本,悟育人之道。热爱与奉献,敬业抑或是坚守,如静水深流,在净水底涌动;似杏林春雨,慨然润物无声。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责任里;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十余载的孜孜追求,丁秋芸老师终于抵达了属于自己的山海!

“教师永远是我的第一身份”

所有荣誉的背后,永远是无尽的努力与热爱。反复修改的课件、大量阅读的文献、不断查找的资料,都是最好的证明。在丁秋芸老师看来,无论处于哪个位置,她的第一身份永远是一名老师,那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呈现课程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每一次课程教学中,丁秋芸老师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实现育人非常重要的路径。丁秋芸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分为显性融入和隐性融入两个部分。显性,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告知学生课程思政的内容,例如每个单元丁秋芸老师都会让学生进行一次主题展示,每一次展示都是让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等不同方面文化的过程,在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素质得到提升,眼界得到开阔,思想得到升华,同时,学生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隐性融入则讲究“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不动声色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丁秋芸老师创造了一种“胶囊式”教学方法,一颗颗小胶囊,是突然讲到的一个单词,也可能是书上的一句话,它们被隐藏在交流的话语中,书本的字里行间中,教室的各个角落里,等待着被挖掘和发现。当学生学习动机(motivation)这个单词的时候,丁秋芸老师随机在班上做了学生选择英语专业动机的调查,收获了各式各样的回答。最后丁秋芸老师让学生反思学习英语这件事背后的意义,那就是“当你一旦选择了某件事情,就应当坚持下去,把这件事情做好,这也是对意志力的一种磨练”。

当学生在课文中遇到panorama这个单词的时候,丁秋芸老师并未一开始就解释这个单词的意义,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清明上河图的动态视频,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个单词的意思,学生大致猜出了这个单词的意思,并试着用简单的英语解释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之后丁老师给出准确的英文解释,并让学生再次用panorama这个单词描述一下清明上河图。丁老师和学生们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了清明上河图的英文描述和中文翻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对该单词的识记、用法,句子的组织、翻译,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隐形输入和输出,实现了课程思政的隐性融入,不着痕迹地完成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实现。

打开一颗胶囊,进行一次简短的对话,在对话中引发对“胶囊”的深思,从而在无形中教会学生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也在无意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提升了个人素质。

热爱与认可的双向奔赴

心怀热忱,则山海无拦。在长久的时间沉淀中,丁秋芸老师深刻理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其实是一场热爱与认可的双向奔赴。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这个职业,那么学生才会认可你,而老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

丁秋芸老师在和学生的一次闲聊中,曾被问及“人为什么没有三个家长”,当时丁秋芸老师并未理解话语中的含义,直至后来,她才明白,对于学生来说,她是如同家长一样的存在,这令她十分感动,也给予了她全身心投身教学的动力。在期末评教中,她看到了这样一条评价,“老师,你之于我,就如鱼儿之于水”,这无疑是极高的一条评价,也让她深受鼓舞,这也许只是学生无意中的一句话,但却能激励她继续保持热爱。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反馈,丁秋芸老师都会虚心接受,提升自己好的方面,改进自己的不足,用爱浇灌成长,用知识托举希望。

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不仅体现在双方的互动交流中,也体现在互相学习中。老师在教学中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同时老师也能在学生的故事中受益颇多。有一名令丁秋芸老师印象极其深刻的学生,他的口语相较于他人不正宗,也不流畅,“口语比赛对你来说还是太难了”“要不你还是去参加阅读或写作比赛吧”,诸多话语都在劝他放弃,但他的心中却始终告诉他,他一定行,就如尼采所言“我的灵魂就像是早晨的山野是始终不移的和追求光明的”,口语能力,不只是一种能力,更在于他能否自信且大方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在知晓了他的决心后,丁老师毫不犹豫选择了支持他,正确的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丁老师一方面通过谈话为他树立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类演讲比赛,由易到难,进行分析,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演讲比赛,主动陪伴学生在赛前不断训练。在之后的三年中,演讲比赛上始终活跃着他的身影,不断的模仿,循环的听读,反复的练习,经过三年的磨练,无论是语音语调,抑或是控场能力,他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丁秋芸老师曾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渴望学习的一种品质——坚持。”不是每一种坚持都会有结果,但应始终坚信过程大于结果,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岁月的沉淀和积累,最终总能抵达心之所向。

履职尽责,善作善成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方面,丁秋芸老师也有独特的想法与工作特色。迎接本科评估工作期间,各项评估任务接踵而来,应接不暇。作为评估工作的主力,英语系承担了专业教学评估的大头,在众多繁杂工作中如何分工协作、高效完成关键在系里的统筹。

丁秋芸老师从未将任务机械地分配给老师们,而是在任务分配前,通过召开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会议,对评估任务进行解读,并根据任务的特点委任相关骨干教师做出模板,同时做出具体的统筹和任务分配,以教研室为单位,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模板来推进后续工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层层推进、层层把关,使任务最终形成闭环。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质量。

同时,丁秋芸老师也会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通过以点带面,面面俱到的方式,安排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和获奖率,备赛过程中,学生努力学习获取新知,老师努力学习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进而营造积极进取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丁秋芸老师始终扮演着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在工作与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维,有序管理工作,优化服务意识,与老师们齐心协力,秉持共同的信念与目标,带领英语系不断向上,取得更大成功。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师者若水,润物无声。育人之路漫长而艰辛,但丁秋芸老师以热爱对待工作,用真诚来讲故事,享受育人过程,让自己拥有更加丰盈的人生体验,与学生实现一场共同的双向奔赴,使“教”与“学”成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