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杨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治愈他人也是治愈自己

发表时间:2022-05-09点击:

杨静,文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的杨静老师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来访者,在彼此生命的交集中,杨静老师与这群来访者的故事以特别的方式被时间记录了下来。这个故事世界里有黑有白,有冷有暖,有泪有笑,来访者在故事中渐渐摆脱困境,享受到了温柔与自由,杨静老师与来访者共同成长,在这般工作氛围中收获了无限惊喜。这里是心理中心,一个温暖荡漾的地方,故事在这里徐徐展开……



我们在阳光底下“共舞”

一来一往,一起一伏,一俯身一仰望,罗衣飘舞,水袖交横,“我和来访者就像是在配合着完成一支双人舞一般”,在和来访者做咨询的过程中,杨静老师并不愿意站在老师这个角色,而是更希望成为能与来访者从容共舞的搭档,默契配合,在阳光底下“共舞”。

“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让我留恋的”,在一天下午五点左右,杨静老师准备下班回家时,她遇到了这样一位来访者,来访者认真的语气让杨静老师内心紧张起来,停止了准备下班的步伐。在抑郁情绪泛滥成灾的当下,许多人听到这句话也许只是半信半疑,抑或是全然不信,但杨静老师愿意相信这位来访者是真诚地在向她求救,愿意相信前来咨询的每一个人说的话都是真实的,她在交流中评估了这位来访者的自杀意念,一点一点带着ta一起去找寻世界上值得留恋的地方,一点一点减弱ta的自杀意念。她知道,在当时,这位来访者的眼前只有黑暗的一片,她需要做的就是帮助ta拨开眼前的黑暗,让光照进ta的世界里,让ta看到留在人间的希望和牵绊。当晚,这位来访者签订了“不自杀承诺书”,并预约了第二天的心理咨询。这位来访者在后续的心理咨询中慢慢地填补内心的裂缝,努力地向阳生长,顺利安全地度过了ta的大学生活。

让杨静老师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一位她陪伴了整整四年的女孩:漏雨的瓦房、早逝的父亲,她的成长故事令人唏嘘,复杂的成长环境让她无法相信周围的世界,周遭的一切在她看来都是危险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让她变得非常敏感,路边人的窃窃私语也让她随时保持警惕。面对这样脆弱敏感的孩子,杨静老师像一位母亲抚育自己的孩子一般,理解她、看到她、安抚她、支持她,一点一点的让她适应这个繁杂的世界,从眼泪到笑容,从刚开始一周两次的见面到之后一个月一次的见面,从军训的第一次见面时的阴云到毕业后传来喜报时的阳光,杨静老师一步一步陪伴她到了大学毕业进入新职场,见证了一朵动人无暇的花在碾压成泥的生命中生出。


“成就感在于来访者的小小改变”

于杨静老师而言,“成就感”一词是功利的,从事这一行业并不会获得什么突出的奖项或是能够大肆宣传的故事。骑车上班时拂面的微风,咨询对话时沉浸其中的过程,来访者小小的进步和改变都让她快乐而有成就感,世界上有太多花在盛放,杨老师也希望能把其中一朵放进来访者破碎的心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便是杨老师的成就感。

前来求助的来访者内心往往有很大裂痕,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筑成一口井,这口井幽暗狭窄,井壁高耸,光往往无法投射进去,杨静老师会采取多种多样的咨询技术与技巧,一点一点凿开井壁,打开来访者的内心。她曾经在一次咨询中给一位同学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也许在我们眼中,这项作业再简单不过了,但于那位极度自卑而敏感的同学而言却需要付诸巨大的勇气,杨老师就会在咨询中和ta进行模拟演练,鼓励并支持ta,在接下来的一次咨询中,这位同学和杨静老师分享了ta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感受,后续也通过辅导员了解到了ta不断的进步。感受到这位来访者的自信不断提升,这便是杨老师的成就感。

“画上的小人头上只有几根短短的头发”,这是一位来访者自画像上的画面,而事实上这位来访者是一个有着长发的女孩。杨静老师用画自画像的方式挖掘女孩的内心,在后续的沟通中,杨老师了解到这位女孩在性别认同上存在困扰,这为之后的咨询提供了帮助。咨询顺利进展,这便是杨老师的成就感。

来访者在咨询中愿意信任老师,说出自己的阴暗面;来访者为了表示感谢送的玫瑰干花和手写卡片;在《我和心理中心的故事》这一征文活动中,来访者发自肺腑的心声与感谢;来访者萌发出对心理学的兴趣并考取了心理学研究生或是在毕业后自己从事了心理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让杨静老师感到幸福与成就感的时刻,都是成就感的来源。

走进心理中心,这里温暖如家

在这里,杨静老师亲手为心底没有光的孩子造了一束光,以一颗助人之心,仁慈之心,去呵护每一个脆弱的心灵,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记得那段在阳光下“舞蹈”的日子。

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六名老师们共同收养了一只叫作小花的流浪猫,即使在寒暑假,她们也仍想着它念着它,排班来学校照顾它。在当时疫情十分严重的时候,整个武汉都被封锁起来,但心理中心的老师们仍惦念着它,有通行证的老师时不时来照顾它,这让小花很幸运的生存了下来。

在闲暇时,她们会交换、分享自己育儿的心得,“大头儿子妈妈和棉花糖妈妈哪个更美?”“我的妈妈美”,杨静老师总会记录下孩子可爱而温暖的语录,心理咨询师和母亲两种身份的碰撞让杨静老师内心更加柔软,杨老师认为“六十分的母亲就是最好的母亲”,在这个内卷化的时代,人们“卷”学习,“卷”工作,“卷”孩子,“卷”家长,但杨静老师并不认为凡事都要做满,在这样的心态下,杨静老师能够更加平等自如地和孩子交流。

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六名老师们共同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氛围,在有困扰时她们互相鼓励和支持,在有压力时互相吐槽给建议。

心理中心,一个温暖如家的地方,在这里,许多治愈人心的故事仍然在上演着……

备注:出于心理咨询的伦理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前来心理咨询的同学,本次访谈中出现的来访者信息均被隐去,来访者的故事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处理与加工。